》庆应义塾大学医院简介 1868年 命名为庆应义塾 1871年 庆应义塾迁移到三田地区 1873年 “庆应义塾医学所”在三田山上设立(~1880年) 1917年 庆应义塾本科医学科开设 1922年 医学部附属产婆养成所开设 1924年 大学病院特别病栋竣工 1932年 病院别馆落成(钢筋混凝土建筑,地下1层地上4层,219病床) 1948年 病院本馆落成(战后最大的木造2层建筑,153病床) 1950年 招聘耶鲁大学的朗阁教授等人,开始CPC(临床•病例例证研讨会) 1950年 电子显微镜研究室开设 1963年 病院中央病栋落成 1965年 病院1号病栋落成 1967年 医学部成立50周年纪念 1986年 大学病院新栋(现在的2号馆)落成 1994年 病院被认定为特定机能病院 2010年 3号馆(北栋)竣工 2012年 导入综合医疗信息系统(电子病历)、3号馆(南栋)竣工•开设预防医疗中心 | |
庆应义塾大学医院设有29个诊疗科室和17个中央诊疗部门,拥有1044张床位,常任医师854名,齿科医师41名,看护师964名,药剂师91名。外来患者数累计797263人次,平均日接待外来患者2964人。而住院患者数累计289090人,平均日住院人数792人。全院共计实施手术数14373件。石原裕次郎、夏目雅子、藤子不二雄、冈本太郎、远藤周作、田中角荣等在内的许多演艺人士、著名政治家都在这家医院进行过治疗。2009年,世界第一例心脏畸形患儿的活体肝移植手术在该院获得首次成功。2013年,世界首例听力障碍耳内细胞再生手术也在该院获得成功。最大的特征在于本中心拥有以研发微创癌症治疗新技术和设备为目的的微创疗法研发部门,并已成功开发了多项新治疗方法和器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领域,只要没有淋巴结转移,无论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如何均能用微创手术治疗。矢作直久主任是著名的ESD术开发人员之一,拥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和骄人的业绩。 庆应义塾大学医院主要科室有内科、消化系统内科、呼吸系统内科、血液内科、风湿病科、神经内科、精神科、小儿科、外科、心脏血管外科、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小儿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泌尿系统科、产科、妇科、放射线治疗科、放射线诊断科、麻醉科、康复科、牙科和急救科等。 庆应义塾大学医院秉承「对患者亲切,受患者信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开发各种先进治疗方法,通过医学和医疗为人类福祉做贡献。许多演艺人士、著名政治家都在这家医院进行过治疗。2009年,世界第一例心脏畸形患儿的活体肝移植手术在该院获得首次成功。2013年,世界首例听力障碍耳内细胞再生手术也在该院获得成功。 | |
》脑神经外科 是针对脑和脊髓疾病(脑瘤、脑血管病变、头部外伤、先天性脑病变等)脳、脊髄的疾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头部外伤、功能性疾病、先天性脑疾病)实施外科治疗,为患者提供先进高端的医疗服务。走在脑神经外科发展的最前沿,为日本和世界苦于疾患的人们提供帮助。 | ![]() |
》蛛网膜下腔出血起因、诊断及治疗介绍 | |
![]() | 未破裂脑动脉瘤手术 |
| |
症状:典型症状 (1) 突然起病 (2) 从未体验过的剧烈头痛伴呕吐,意识消失的也不鲜见。特别是突然起病非常重要,很多患者瞬间出现症状,依据出血程度的不同,大约30%的患者首次破裂便导致死亡。一方面,蛛网膜下出血发病前,作为一种警示,有时会屡次出现突发性的头痛。一阵阵头痛,多伴有恶心,持续1到2天,最终异常头痛直到忍无可忍的地步。这种一般是动脉瘤导致的轻微出血,是危险的信号。还有比较罕见的蛛网膜下腔轻微出血,只有轻微头痛并没有上述症状,看上去和感冒类似。有无脑神经症状是脑动脉瘤诊断的要点。 诊断:如果怀疑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CT进行检查。但是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发病多日,则头部CT也很难确诊。这时使用腰椎穿刺采取脑脊髓液,检验是否混入了血液。若使用MRI检查,则可以检出轻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但不是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能24小时检查的。要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85%是脑动脉瘤破裂),需要检查血管。MRA是不使用造影剂和导管观察脑血管的检查法,为了决定治疗方法需做CT血管影像和脑血管影像,下面解释脑动脉瘤影像。 | |
![]() 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脑部疾病,大约半数患者面临死亡和长期昏迷,是波及全身的重大疾病。可能引起心电图异常、心动异常、肺积水等全身性疾病。关注呼吸状态、血压和心跳等,把握身体的细微变化。已经出血的脑动脉瘤在入院时多数已经处于止血的状态,但是大多在24小时(6小时)再出血,再出血的死亡率为50%,如若第三次出血则死亡率将高达80%。破裂的脑动脉瘤2~3周内再出血的几率约为30%,此时应做治疗以防止再出血。但遗憾的是无法对处于昏睡状态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药物无法防止再出血,只能选择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的目的不是彻底地防止再出血,而是针对蛛网膜下出血的部位进行治疗,多采用脑动脉瘤夹闭术。值得说明的是在检查和手术期间,要监控血压不使其上升,使用麻醉药等镇痛剂使患者保持安静。 | |
》预防医疗中心介绍 岩男 泰 | |
》庆应义塾大学医院 先进医疗相关介绍 + 多焦点眼内晶体再造技术 一直以来白内障手术都是使用的单焦点晶体,手术后无法调节焦距。因为单焦点眼内晶体需调节远处或者近处的焦距,若处在无法对焦的位置,就需要佩戴眼镜。 使用多焦点晶体时,在得到同单焦点眼内晶体同等程度的远方视力的同时,可以获得单焦点眼内晶体所不具备的近处视物的能力,这样就可以减少对眼镜的依赖。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白内障患者日趋增加。近年来高龄者在普遍爱好读书和看电脑到同时,也积极的做户外活动和从事一些体育运动,白内障患者也一样向往这种生活方式。但到目前为止,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方法大多是在眼内插入单焦点晶体,在使用这种单焦点眼内晶体在造术后需佩戴近用眼睛,这给一些户外活动甚至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 牙周外科治疗相关的生物再造法 牙周炎从牙槽骨吸收开始,发展到牙齿松动、脱落。遗憾的是治疗中很难让失去的牙槽骨和牙周组织再生。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这种疗法可以让骨骼类的牙周组织再生成为可能。 这种疗法是实现牙周组织再生最值得期待的疗法之一,不一定能全部适应,也会出现骨及周围组织不能适应的情况。要有明显的疗效可能需要半年到数年的时间,遗憾的是,也可能疗效甚微。 + 抗癌治疗中耐药性遗传因子的检查 脑神经胶质瘤是脑实质内侵润性的发展。很难用手术根除。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部分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依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放疗和化疗,多数病例有生命危险。近年来在神经胶质瘤的化疗(抗癌剂)中发现有两个分子标记非常重要,但一直没有应用于临床。庆应义塾大学医院世界上首例针对这两个分子标记进行了个别化疗。 神经胶质瘤手术中摘取样品,检测有无2个(1p19q, MGMT)分子生物学的标识,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化疗。如果遇到在组织学上难以诊断的病例,可以同时检索肿瘤染色体和遗传因子(IDH1等),肿瘤组织学的诊断可以借助检索的结果。 | |